不銹鋼是指在空氣、水、鹽溶液、酸、堿及其他腐蝕介質中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被腐蝕的的一類鋼種,作為鋼材的一個重要分支,從上世紀初首次問世到如今,不銹鋼經過了100余年的發展歷史。在此短短的100年時間里,由于石油化工、航空、海洋開發、能源、原子能等先進技術不斷飛速發展,這對不銹鋼不僅僅在耐蝕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其綜合性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的要求,這些要求包括高強度、耐高溫、耐低溫、耐高壓、防輻射等等,這些更高的要求也促使不銹鋼在品種類型得到更進一步的開拓。

1900~1915年世界上相繼發明了三大類不銹鋼。191218-8不銹鋼即304成為最早的不銹鋼專利產品。到1960年前后,Cr13等型馬氏體鉻不銹鋼、和Cr25型鐵素體鉻不銹耐酸鋼以及奧氏體鉻鎳不銹耐酸型鋼先后在工業發達的歐洲、美國等國家大批量的生產。鎳等各種資源的極度匱乏使不銹鋼的價格非比尋常,又伴隨著石油、化工、動力等工業進程的加快,到了1970年以后的時代,不銹耐酸型鋼除了朝著提高性能的方面發展,更主要向著節約鎳的方向前進。1990年不銹鋼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新鋼種不斷涌現,應用范圍較之前更廣。其中,大批量具有良好性能,比如耐蝕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奧氏體型不銹鋼在此期間發明,并在石油化工等工業中得以運用。我國生產不銹鋼迄今也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從最初的Cr13型馬氏體不銹鋼到現在的雙相不銹鋼,不銹鋼的種類也是不斷增多,一種具有鮮明特點不銹性的鋼種在當代經濟發展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據報道,不銹鋼的產量已超過鋼總產量中已經有超過1%,總產值更是達到了鋼鐵總量的8%,這主要歸功于不銹鋼用途的廣泛性。除了可以作為低溫材料、耐磨材料,更是能夠應用到耐火材料和無磁材料的領域。